首页 泰达币交易平台下载文章正文

青年说 | 到中亚,奔赴一场激动人心的“探秘”

泰达币交易平台下载 2025年10月28日 11:12 1 Connor

观山河,心炽热

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正在从阿拉木图到杜尚别的飞机上翻越中亚大地的荒漠与丘陵,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刻画的沟壑与棱角。作为新华社首位在中亚地区常驻的摄影岗位记者,我无比珍视驻外的机会。更觉一份滚烫的责任,沉甸甸压在心上,也燃得人浑身是劲。

这是5月2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拍摄的恰伦峡谷风光。

展开全文

8月16日,在 吉尔吉斯斯坦乔尔蓬阿塔附近,猎人 努尔苏丹表演狩猎。

在到任的这半年中,中亚大地的草原与河流、山地与丘陵、荒漠与田野总让我回想起在内蒙古分社锻炼的时光。我想这不仅是因为眼前的景致总有几分相似,更多的是在一方土地日行千里自由驰骋、用镜头与笔触镌刻时光的状态让我不禁忆起往昔。

而不同的是,这次是在异国他乡工作,这次是作为国家通讯社的记者,代表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奔赴一场场激动人心的“探秘”

在国内的互联网上,中亚地区常常被冠以“秘境”之名。因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签证政策、旅行成本等多重因素,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中亚确实相对陌生。

出发前,我把稿库里中亚五国的图片、文字资料翻了个遍。对着前辈们的稿件细细学习,我既在心里对这片土地形成初步的印象,也悄悄攒着新的采访灵感。

那时我就给自己立了两条规矩:多走一些地方、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

投入到热火朝天的驻外工作中后,我很快发现,我们到的很多地方,都是新华社记者第一次踏足,更是新华社乃至中国官方媒体第一次在这里发稿。

这是8月5日在哈萨克斯坦 阿克套拍摄的日落时分的 里海海滨风光( 无人机照片)。

这就像是一场又一场的“探秘”,驱使我认真对待采访报道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一个最简单的译名到尽可能详实的采访计划。我深知,我们传递的新闻很可能是供国内受众第一次相对准确、全面地了解当地情况的素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从来不是空话。很多地方只看文字和图片,永远摸不到它的“性格”;只有真真切切踩在这片土地上,才能感知到它的呼吸。

当我有幸随新疆中亚边境行小分队来到塔吉克斯坦帕米尔高原上的中塔公路建设工地,沿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边境行车百余公里,看到河水奔涌激荡,昼夜咆哮,两岸山势峥嵘,峰峦叠嶂时,中亚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高大、险峻、又充满挑战;当我亲眼目睹中国路桥施工团队直面帕米尔高原的挑战,将天堑变通途时,祖国的强大更是一次次震撼着我。

9月11日,在塔吉克斯坦 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卡拉伊洪姆附近, 挖掘机在中塔公路二期工程施工现场作业。

9月11日,在塔吉克斯坦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卡拉伊洪姆附近,中方员工在中塔公路二期工程1号隧道施工现场指导塔方员工。

当我有幸两次来到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这片雪山为顶的高山湖泊是中亚最负盛名的疗养圣地,完成环湖一周的采访,我惊叹于这里澄澈宁静,美得摄人心魄,也惊叹于这里盛夏时节雪山忽隐忽现、天气变幻莫测的魅力……

这是9月20日拍摄的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岸风光(无人机照片)。

这是9月22日拍摄的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岸风光(无人机照片)。

渐渐的,中亚大地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立体、丰满,我也通过手中的镜头与笔触慢慢将其刻画。

真情实感最动人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一直坚信“触景生情”的重要性,一向认为“真情实感”是赋予新闻报道灵魂的关键所在。同时,我一直在追寻与周围世界“融为一体”、进而透过镜头为读者传递真情的采访拍摄状态。在驻外的采访中更是如此,“在真情实感中更容易产出优秀的报道”这一规律又多次得到印证。

9月30日,一对情侣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28勇士公园相拥(手机照片)。

到阿拉木图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就迎来了“国际中文日”活动。2021年,作为图片编辑,我曾参与“国际中文日”中外联动融媒体稿件的策划编发。如今在第一现场,切身看到外国友人对中文学习兴趣浓厚,我感触颇深。当镜头记录下中国文化爱好者用毛笔书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我的心中也泛起涟漪。思乡之情和身在异国时间长短或无太大关联,它会在某一个情景,某一个时刻忽然袭来……

在驻外采访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在“真情实感”这一方面,文字报道与摄影报道有很多相通之处。同时,我也尽量用笔触弥补作为摄影记者无法时刻在现场的遗憾。

在杜尚别采访塔国家图书馆时,我们有幸遇到了孔子学院中国厅教学点报名日,走进热火朝天的中文课报名现场,我被深深震撼。

当地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胜过夏天的烈日,家长们争抢着报名的场景使我印象尤为深刻。

7月27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一名孩童在装有喷雾降温装置的广场上玩耍。

当晚我请几位孔院老师讲述了最令他们感动的故事:在孔院的课堂上经常能看到父母和孩子一起上课的情景;有的学生为了学写汉字,常常一个字就抄满满的几页纸;还有的学生家住杜尚别周边的农村,来上课需要步行许久再换乘车辆,每次上课往返要50多公里,即使如此也坚持了下来。

听到这些故事时,作为摄影记者,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些人这些事,我如果都在现场该有多好!此时,文字便成了弥补这种遗憾的良药,于是我熬夜完成了一篇文字报道,《通讯|“人又满了,再开一个班!”——感受塔吉克斯坦的“中文热”》。稿件播发后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受访的老教授看到报道后对我以“先生”相称,这是对我莫大的肯定和鼓励。这次采访源于匆匆的偶遇,在我心中却留下了久久的动容。

直观感受祖国的强盛

在中亚待久了,最暖人心的,莫过于当地人提起中国、说起中国人时的那股亲切。

这一点,在与中亚出租车司机的聊天中得以管窥。

“中国和中国人,真的很棒!”“现在(哈萨克斯坦)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好中文、去中国留学就会拥有美好未来。”“中国新能源车改变了我的生活,中国智慧正在改变世界。”……这是在中亚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口中听到的真诚的赞美。

5月22日,运输公司工作人员驾驶从中国进口的 新能源汽车驶出哈方口岸,驶向扎尔肯特镇的中转停车场。

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中国新能源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拼版照片,上图摄于5月28日,下图摄于5月29日)。

在很多中亚人眼中,一个蓬勃发展、友善开放的中国,正为自己和身边人带来更多美好、更多机遇。

时刻等着下一场“探秘”

身在异国他乡,“中国人” 这三个字带来的骄傲长久地沁润游子的心——出租车司机的夸赞、孔院课堂的热络、帕米尔高原上的中企建造的公路、桥梁,这些画面总在心里闪着光。这份骄傲让我把相机擦得更亮,笔也随时揣在兜里。

9月12日,在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丹加拉区,一名工人在中塔合作项目丹加拉农业纺织产业园印染车间工作。

9月10日,在塔吉克斯坦瓦赫达特附近,一名女子坐在巴士上向外看(手机照片)。

我总想着下一次探秘能再早一点出发,或许能赶上伊塞克湖的晨雾,或许能再撞见孔院新开班的热闹,又或许能记录下中国技术在中亚乡村落地的瞬间。镜头早对准了远方,笔尖也蓄好了情绪,就等一阵风来,立刻扎进下一场属于中亚的、带着中国温度的新鲜故事里。

记者:李任滋

编辑:张传奇、丁赫

标签: 中亚 激动人心 奔赴 探秘 青年

发表评论

泰达币交易软件_泰达币交易所_泰达币交易平台下载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